Qinghai Exchange Programme 0910 |
|
|
香港 - 青海交流計劃
主題:漢藏情 ─ 香港與青海的漢藏文化和發展與保育的比較研究
簡介
日期: 2009年 4月 10日至 18日
帶隊老師:陳榮光校長、 朱傑仁 老師、 屈穎妍老師、 黃詩敏老師、 俞治均老師
參與學生: 2008-2009年度參與學生名單
4M
|
穆觀宇
|
4M
|
譚蕙昀
|
4N
|
鍾煥傑
|
4N
|
紀靜雯
|
4N
|
劉振朗
|
4M
|
鄺曉晴
|
4N
|
何曉圻
|
4S
|
曹倩儀
|
1N
|
伍旻希
|
1N
|
潘苡蔚
|
1V
|
王心言
|
2N
|
黃翎誥
|
2M
|
朱星融
|
2N
|
方仲賢
|
2N
|
張惜詠
|
2M
|
陳緯祖
|
|
 
 
 
|
更多相片
計劃目的
香港青海兩地的比較研究計畫, 針對兩地文化的差異,讓學生從科學探索、藝術文化及自然生態保育三個方向考察,透過家庭探訪、參觀寺院、交流發報會、網上平台等方式, 讓同一天空、同一國家管治之下的漢藏兩族青年人認識國情,互相了解,互相尊重信任,一方面提高國民身份的認同感,另一方面推動了 會和諧、促進種族融和及多元文化的交流。
是次計劃最獨特之處是本校亦邀請了青海市 同仁縣民族中學的師生同行一起進行考察和研究,為兩地的研究比較得到珍貴的成果。
計劃研究內容
( 一 ) 研究範圍分為視覺藝術、地理及科學三個範疇:
-
藏傳佛教藝術與香港佛教及多元宗教藝術的比較
-
兩地之生態保育研究
-
科學比較研究
1. 藏傳佛教藝術與香港佛教及多元宗教藝術的比較
2. 兩地之生態保育研究
研究問題:
-
比較香港與青海的生態遊的可行性
-
比較香港與青海的發展與保育及可能出現的生態危機
|
 |
3. 科學比較研究

( 二 ) 研究方法
-
以小組型式進行 (四人一組 )
-
考究當地的環境,藝術及文化
-
研究方式 :
-
參觀
-
訪問
-
問卷
-
觀察
-
實驗
-
實地考察
-
出發前資料搜集
-
衛星圖片比較
交流行程
第 一 天
|
香港 —深圳—西寧
|
第 二 天
|
西寧— 尖紮縣 ( 李家峽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—安排遊船、 丹霞地貌 —考察自然生態環境 )—黃南州 /同仁縣地區—藏傳佛教藝術之鄉
|
第 三 天
|
黃南 ( 歡迎活動 、民族中學—互動交流、課堂學習— 進行交流上課 、英語日營、香港奧運馬術講座、隆務寺— 大經堂 )
|
第 四 天
|
黃南 ( 進行 學習 交流— 熱貢藝術 唐卡工藝、 藏傳佛教藝術之鄉郭麻日寺大佛塔、下吾屯寺 )
|
第 五 天
|
黃南—麥秀林場 (原生態森林 )— 循化
|
第 六 天
|
循化 (孟達天池 原始自然林區—考察自然生態環境 ) — 西寧 (東關清真大寺、西寧火車站青藏鐵路起點 )
|
第 七 天
|
西寧 (青海民俗博物館 )—金銀灘大草原—原子城紀念碑—青海湖 (二郎劍—藏族部落、遠觀中國魚雷發射試驗基地 )
|
第 八 天
|
青海湖—鳥島—路經日月山 — 湟中縣
|
第 九 天
|
湟中縣 ( 塔爾寺 ) — 西寧 —深圳—香港
|
|
Last Updated on Wednesday, 24 September 2014 13:09 |